衡水武強:入股蒙牛搞養殖“牽”著奶牛奔富路
發布日期:2015/1/23 12:13:42
“在位于村邊的蒙牛奶業加工廠上班,一年至少收入30000元錢,通過村里組織的合作社,把自己家的扶貧款入股蒙牛搞養殖,每年還有穩定的分紅收益!闭勂瓞F在的變化,河北省武強縣大王莊村的張浩強笑得合不攏嘴,大型龍頭企業的入駐讓他們的致富夢變得越來越清晰。
武強縣地處黑龍港流域,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綠色無污染生態環境為奶牛養殖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但由于方圓百里之內沒有大型乳品加工企業,武強縣的牛奶不得不“遠嫁他鄉”。2012年,武強縣委、縣政府經過多次努力,使蒙牛(衡水)高端奶暨現代牧場項目落戶該縣,不僅解決了他們的賣奶難題,也為該縣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發展動力。
武強縣農牧局張金芳告訴筆者,由于有了蒙牛集團這種大型乳企的引入,武強縣這兩年奶牛養殖業迅猛發展,千頭奶牛養殖小區達到16個,奶牛存欄量達2.3萬頭,就算這樣,全縣的奶源也不足以支撐加工廠的全部生產線的運轉。為加快奶源建設,從去年以來,該縣一方面投資近20億元,重點推進富源二牧場、奧德牧業等3個萬頭奶牛牧場以及2個存欄5000頭以上的奶牛牧場建設,所有小區采用高標準牧場化養殖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保證奶品質量;另一方面,該縣采取了“政府+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由村委會組織貧困戶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將貧困戶手里的扶貧資金打捆入股蒙牛乳業(衡水)有限公司,公司按照合作社入股資金的13%每年定期給社員股金紅利,F在已經有32個貧困村組建奶牛養殖合作社,有600余萬扶貧資金參與到奶牛養殖業中來,不僅推動了奶牛養殖業的發展,更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找到一條新路。
隨著奶牛養殖業的發展,昔日看不上眼的牛糞也成為一些大型種植合作社眼里的寶貝,紛紛將牛糞作為肥料用來種植無公害蔬菜。目前,全縣蔬菜生產面積達到11.2萬畝,已認證的無公害蔬菜產品達到13個,由該縣綠潔司生產的泡菜直接出口韓國及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緊鄰蒙牛富源牧場新建的鈺誠衡水肥料有限公司也看到了牛糞上的商機,有機肥廠可日處理牧場牛糞700多噸,生產有機肥230多噸,其中牛糞干濕分離后產生的廢水經過處理后又可以送到牧場用來沖洗牛舍,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
奶牛養殖業的發展在帶動了縣內其他產業的發展的同時,也催生一批職業農民,這些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剝離出來,為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全方位服務。街關鎮西關村的蘇二東在看到縣內奶牛數量多,需要大量青貯秸稈的商機后,與同村人合作成立了星辰農機合作社,投資120余萬元購進4臺秸稈青貯機械,并聯合其他合作社的車輛運輸隊,為縣內的奶牛養殖基地提供飼料青貯和運輸服務;還有一些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個人或組織也紛紛成立各種類型農業生產合作社,專門為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提供針對性服務。目前,全縣共發展各類型農民專業合作社427家、家庭農場90余個。目前,該縣各類型職業農民達到4000余人,人均增收23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