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貂膿瘡病為新生仔貂頸部、會陰部等處皮膚感染所發生的一種以小膿瘡為特征的皮膚病。多發生于2—6B齡的仔貂,彩色貂特別是藍寶石紹的發病率明顯高于黑色標準貂,大多數呈急性經過。
(1)臨床特征。頸部、背部、思路部、后肢內側、會陰等處出現小米較大至高梁米拉大的白色膿疤,周圍有紅暈,疤壁菲薄易破。破漬后流出灰黃色或黃綠色的膿汁,之后形成結頒。有的病例僅在患部出現暗紅色或帶紫色閃光斑點,而不發生膿捆。。
(2)防治方法。由于病因并不十分清楚,故在治療時只能采用消炎殺菌等措施。①先用消毒針尖將膿疤刺破,然后用3%雙氧水清洗,再涂以抗菌消炎軟膏。②也可將土霉素0。25克、維生素島1[)毫克溶于10%葡萄糖液20毫升中,每只思貂滴灌3—10滴,每日2—3次。②每只肌肉注射青霉素2萬一3萬單位.每日2次。④給哺乳母貂日糧中拌入金霉素o.1克、維生素c5毫克,每日1次。⑤除做好平時的衛生防疫工作外,思病的同窩貂、母貂不能種用,淘汰取皮。
紹缺乳癥無論在大型飼養場或飼養戶均有發生,主要由于缺乏飼養技術和經驗引起,或由于母貂數量少而得不到及時、適當的處置而引發,發生時損失較大。
(1)發病原因。①母朗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飼料配合不合理,達不到均衡的全價營養,從而造成過肥或過理的差異,導致個別泌乳缺乏或不足o⑦由于母貂自身泌乳生理有缺陷(如內分泌機能紊亂)也會引發無乳。②發生乳房炎而不愿授乳,進而引發少乳或無乳。
(2)臨床癥狀。母貂乳腺發育不良或不發育,出現外形異常。人工擠乳時僅有少量稀乳汁或者無乳汁。母貂拒絕仔紹吮乳,仔貂由于饑餓而發出“吱吱”叫聲。
(3)防治方法。⑦肌肉或皮下注射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側)10撤克,一般一次即可奏效。必要時可重復注射1次。⑧也可用中藥催奶,即取王不留行15克、穿山甲12克、黨參15克b黃茂12克、熟地15克、通草8克(5只貂1次劑量),水煎去渣,給病貂自飲或拌料喂給。⑦給予妊娠期、哺乳期母貂新鮮、全價營養的日糧,飲水要清潔充足。平時要加強管理,防止乳房外傷。無乳母貂應淘汰。在妊娠、僻Lg間要保持安靜